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关于枣阳市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4-11-19 09:48     来源:枣阳市发展和改革局     字体:[         ]   打印

索引号: 011158671/2024-32585 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枣阳政府网 公开日期: 2024-11-19
标题: 关于枣阳市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文号: 主题词:
生效时间: 终止时间: 来源: 枣阳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次会议文件

关于枣阳市2024年上半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4年9月26日在枣阳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李 兵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面对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重要要求,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攻坚克难、聚势提升、奋发作为,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巩固和增强了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93.13亿元,增速8.2%,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期目标。枣阳市位列2024年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第74位,取得了百强榜再进6位的好成绩。

  1. 农业生产再创新高。2024年夏粮生产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全市夏粮播种面积150.25万亩,较上年增加0.03万亩,增长0.02%。全市夏粮总产量56.94万吨,增产0.26万吨,增幅0.5%,位居湖北省第二位。夏油(油菜籽)面积11.74万亩,同比增加1.5万亩;总产2.07万吨,同比增加0.24万吨。我市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小麦、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

(二)工业经济平稳增长。1-6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1%;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高于全年目标3.2个百分点,位居襄阳市各县(市、区)第1位。上半年,我市已申报规上工业企业6家,新增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8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①8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组织2家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规上工业企业②总数达32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总数达1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59家(位居襄阳市第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位居襄阳市第三位)。

(三)服务业、社消总额及外贸出口持续提升。1-6月,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98.30亿元,可比增长6.6%,增速比湖北省高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23.63亿元,可比增长4.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8.12亿元,可比增长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22.04亿元,可比增长4.6%;金融业实现12.72亿元,可比增长4.2%;房地产业实现7.83亿元,同比增长18.4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78.93亿元,可比增长11.4%;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31.58亿元,可比增长4.6%。1-6月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81亿元,总量位居襄阳第二位,同比增长4.7%。我市利用外资完成25万美元;预计1-6月我市外贸进出口完成30.1亿元人民币,新增出口破零企业10家;新增外资企业2家。

(四)财政金融稳健有序。1-6月,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60.1%,同比增长17.08%,收入总量稳居襄阳市各县(市、区 )首位,同比增幅排名第2。累计完成各项税费收入31.7亿元,规模居襄阳七县(市、区)首位。完成地方税收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1.3%,圆满实现收入“双过半”。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830.73亿元、509.24亿元,分别增长10.2%、9.4%。

(五)项目建设推进有力。1-6月,全市新签约项目合同投资额784.65亿元,引进投资1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个,引进投资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个,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9个,引进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4个,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8个。全市共录入目录库项目228个,投资额1565.10亿元;储备库录入项目116个,投资额846.16亿元;实施库实际入库项目个数288个,投资额832.31亿元。我市纳入省、襄阳市2024年重点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234.89亿元,全年计划投资37.5亿元,上半年已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0.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5.7%。枣阳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已在中央军委备案并通过空军参谋部核准。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5.1%,高于襄阳市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高于全年目标5.1个百分点,达到去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增幅。

(六)改革创新迸发活力。“双集中”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枣阳市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枣阳市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祺扬同志的高度肯定。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切实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引领示范作用。上半年,累计减税降费1.1亿元,惠及1.7万户纳税人,新登记市场主体1.28万户,总量达11.18万户,总量和增量均位居襄阳各县(市、区)前列。我市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成为全省入列2个县市之一。成功入选县域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与18个省内外地区建立了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全力探索推进“一套表”改革,打出“一张清单定责、一套表格精减、一个平台共享、一套机制管控、一个体系支撑”的“五个一”组合拳,切实为村级组织减负、为基层干部松绑、为人民群众解忧。

(七)美丽枣阳扎实推进。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上半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为151天,优良率达83%,在襄阳市排名第3位。滚河流域水质保持稳定,刘桥、北郊水库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安全状态,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枣阳市入选全省耕地保护工作优秀县(市、区),获得奖励资金800万元。严格执行“林长制”③“河库长制”④,“绿满枣阳”再提升行动完成营造林5.12万亩,占全年任务的102%。认真落实《枣阳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吴店西赵湖四组坝区段水生态修复工程,琚湾镇李楼桥、菜园子沟等7个中央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尽快建成投入使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八)民生保障更有温度。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32亿元,占比达80%。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66场,城镇新增就业1.62万人,同比增长19.9%。全市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覆盖近70%的义务教育学校,王城镇中心幼儿园、三实小教联体⑤民族校区、市实验中学人民路校区等31个教育提质项目加快建设,新增学位3350个,教育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楼、市中医院康养大楼等10个医疗补短板项目扎实有序推进,创建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通过病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改善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的问题。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省级层面验收。积极推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即将投入使用,非遗馆、体育中心正加快建设,完成南城、北城两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和熊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项目,推进建设城市书房 2 个,民间文化收藏馆 2 个。畅通城市“经脉”,316、234两条国道改扩建工程正加快推进,人民路大桥今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持续推进城市更新,30个老旧小区改造已开工建设,精心建设春晖游园、公仆林游园、机电产业园休闲驿站等5处口袋公园,新增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60条背街小巷改造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新建供水主管网4.5公里、中压燃气管道10公里,外环次高压管线投产运行。让城市更像城市,让城市风貌更具特色。扎实推进全市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截至7月31日,全市173个行政村的充电桩已全部投入使用,实现新能源汽车“方便充、方便用、零焦虑”。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同全市人民的期望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转型的步伐还不够快,多数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存在下游产业滞后、冷链保鲜弱、加工转化率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仍有欠账,重大项目牵引力度还不够大,城镇和产业集中发展还不够优,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强等问题。

二、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下半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襄阳市各项工作部署,正视存在困难,增强发展信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抓经济运行的决策部署上来,咬定目标不放松,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奋力夺取全年经济“满堂彩”。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聚焦项目建设,以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大盘。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汽车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根植性主导产业开展链式招商,力争全年签约项目180个以上。抢抓“两重”⑥“两新”⑦重大政策机遇,多渠道、高频次汇报对接,全力推动15个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和19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加快建设,争取2024年超长期国债项目年内开工。强化“三率两量”⑧调度,制定重点项目“甘特图”⑨,加快推动通用航空机场及航空产业园、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枣阳段)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认真落实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改革要求,加强项目“三库两算三评”⑩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投资效率、效益、效能。

(二)聚焦工业发展,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质效。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大增长点的监测预警,紧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变化,对64个2000万元以上新的增长点实行台账化管理,力争全年实现产值37亿元以上;对8个亿元以上重大增长点实行“一企一策”,力促重大增长点早投产、早见效;加大双登储能、天力正和等14个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长点未入库项目跟踪推进力度,确保投产企业应统尽统。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加快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精准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汽车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3个根植性主导产业,突破性发展通航机场未来产业,积极争创新能源新材料、汽车装备制造2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三)聚焦现代农业,以做强农业振兴乡村经济。锚定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5.61亿斤以上的目标,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好收成。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任务,保质保量实施好国债和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9.1万亩。统筹抓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平台载体建设。深入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⑪,力争年底襄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80家。加快推进农副产品流通中心、宁丰集团高强度刨花板项目、河北绿诺食品果益尔水果深加工等项目建设,聚焦“两不愁三保障”⑫成果巩固情况,精准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

(四)聚焦消费出口,以内扩外拓补齐经济短板。持续抓好商贸企业入库纳统,推动更多商贸企业早达限、早入库。抢抓国家“两新”“两重”重大政策机遇,落实《襄阳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深度参与“荆楚购”等省、襄阳市消费促进活动,加速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焕新”。结合实际,进一步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搭建住房供应链平台“枣房网”,发挥房地产市场对有效需求的重大带动作用,加快推动消费市场回暖,力争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亿元以上。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飞龙摩擦、中盛农业等出口龙头企业提质增量,宏玛达、隆胜四海等骨干企业出口倍增,港安流体、天大食品等后备企业实现出口“破零”。丰富文旅消费场景,积极推动“文旅+”,不断扩大文旅综合效应,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10亿元以上。

(五)聚焦改革创新,以改革成效增强经济优势。以国家级经开区为主体搭建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主动融入湖北·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力争全年新增“两化”融合⑬、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试点示范企业25家以上,上云企业达到130家以上。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00家,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额超60亿元,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谋细抓实农业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王城镇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等建设,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扩大区域性统一评价成果运用,对联合验收产业项目“验登合一”⑭,做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帮你办”“枣我办”服务举措,助力企业早开工、早投产。积极争取营商环境省级先行区改革试点,全力打造“有事‘枣’办、无事不扰”的一流营商环境。

(六)聚焦城乡融合,以新型城镇化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形成“一心三片”的空间结构,重点统筹做好老城“疏”和新城“聚”的文章,加快实施车站路、南园等8个老旧片区、130个老旧小区和60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推进福瑞社区、清泉社区等建设完整社区⑮,促进老城焕发新活力。重点推进人民路大桥、高铁站站前大道、复兴大道延伸等工程,大力抓好市民之家、城市印象馆、体育中心、气象预警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促进新城彰显新优势。抢抓“人口回迁、产业回流”窗口期,聚焦外来人口、市内转移人口和外出务工回流人口三类重点人群,进一步细化实化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等相关保障政策,推动人口向中心城区集中。以“强县工程”⑯为抓手,聚力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农业强市目标任务,加快建设“三美”乡村,实施6个标杆村、12个先进村、110个提升村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工程建设,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30公里,新建桥梁7座,全力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⑰示范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下半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降,力度不减,全力以赴提升经济量级、产业层级、城市能级,确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加快建设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做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东翼支撑,打造襄南随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全省县域四化同步⑱发展引领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枣阳篇章作出贡献。

附件:名词解释

1.“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2.规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3.“林长制”:是指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各级林长负责督促指导本责任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4.“河库长制”:是指由地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村级组织全面履行河湖保护管理责任,创新河湖保护管理体制,从而加强水管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保障河湖健康。

5.教联体:一般采取“1+N”形式,即以县域内1所优质义务教育学校为核心学校,通过“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城镇学校联农村学校”等方式,与本县域内其他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联合办学。

6.“两重”: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这一举措旨在通过财政手段增强国家在关键领域的发展能力,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期稳定发展。

7.“两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一政策通过鼓励企业和个人更新设备、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来刺激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

8.“三率两量”:是指公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建设知晓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晓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认可度、‌政法干警执法司法满意度。

9.“甘特图”:又称为横道图、条状图,通过条状图来显示项目、进度和其他时间相关的系统进展的内在关系,随着时间进展的情况。

10.“三库两算三评”:是指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试点工作中的“三库”(‌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和“两算”(结算、决算)以及“三评”(项目绩效评价、‌行业绩效评价、‌区域绩效评价)。‌‌

11.“十百千万”工程:是指全省围绕10个农业主导产业链,重点培育100家细分行业领军企业、1000家成长型龙头企业,带动近1000万农户增收。

12.“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13.“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14.“验登合一”:是一种旨在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措施,通过将多个验收环节与‌不动产登记合并,实现了一次申请、同步办理、即时办结的目标。这一改革措施主要涉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在不动产登记方面,通过简化流程、减少等待时间,加快了项目的投产使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办事效率和满意度。

15.完整社区:根据住建部、民政部《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包括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以及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

16.“强县工程”:通过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17.“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8.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我要写信
关闭
返回顶部